NBA總決賽G2,總決在印第安納步行者面前的賽G賽,是復盤反彈一個斗志昂揚、侵略性十足且背水一戰(zhàn)的筆記保持不敗對手——俄克拉荷馬雷霆。但對于印城來說,全員強勢這支雷霆甚至不是皆兵季后他們最大的難題。
真正橫亙在他們面前的雷霆,是總決歷史。
NBA歷史上,賽G賽僅有兩支球隊曾在總決賽前兩戰(zhàn)中連續(xù)客場取勝——1992年的復盤反彈公牛和1995年的火箭。步行者若想復制這一罕見成就的筆記保持不敗難度之大,不亞于試圖阻止謝伊-吉爾杰斯-亞歷山大在中距離跳投得分。全員強勢
雖然步行者此前能連續(xù)在對陣騎士和尼克斯時做到這點,皆兵季后但這一次,雷霆雷霆用一場從頭到尾壓制的總決123-107大勝,回擊了他們在G1的失利,也粉碎了步行者的連勝幻想。雷霆貢獻了一場48分鐘的強勢表現,這才像是一支常規(guī)賽贏下68場、季后賽只在主場輸過一場、以及對陣東部球隊僅輸過一次的頂級球隊應該有的樣子。
當比賽結束時,總決賽的風向也隨之改變,而現在的問題是——雷霆是否已經掌控系列賽的局勢?還是說搶下一個客場的步行者依然握有主動權?以下是本場G2的五大看點——
1. 雷霆強勢反彈 G2保持不敗
從跳球到終場哨響,雷霆始終保持專注,沒有出現任何致命失誤和松懈的時刻。他們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建立在防守上——從常規(guī)賽到季后賽再到現在的總決賽,這一點始終沒變。
雷霆主帥馬克-戴格諾特說道:“我覺得我們今晚大部分時間都是主導者,即便在領先時也是如此。尤其是在防守端,大家持續(xù)施壓,沒有松懈?!?/p>
事實也確實如此,上半場是本場比賽的關鍵,步行者在此期間幾乎被完全鎖死——命中率低于40%,籃板方面也失去了G1的壓倒性優(yōu)勢,自然無法搶到額外的出手機會。同時全場沒有任何一名步行者球員得分突破20分。
本場G2的雷霆,不禁讓人想起他們在西部半決賽對陣掘金時的表現——當時他們也在0-1和1-2落后時迅速反彈。這樣的回應方式,是一支不愿讓非凡賽季功虧一簣的年輕爭冠球隊應有的態(tài)度。
那輪與掘金的七場大戰(zhàn),成為了雷霆的“成人禮”,如今他們把所學的東西施展在總決賽的舞臺上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季后賽,雷霆在G2保持不敗。
2. 步行者遭全面壓制
比賽還剩三分半,雷霆仍領先21分,五名首發(fā)球員仍堅持出戰(zhàn)。乍看之下有些不合常理,但因為對手是步行者——一支以絕地反撲、驚天逆轉著稱的隊伍,因此雷霆選擇謹慎對待、穩(wěn)住局勢。
不過這次并沒有再上演奇跡,雷霆末節(jié)拿下30分,全場都沒給對手任何反撲的希望。反觀步行者,始終找不到比賽節(jié)奏,末節(jié)也沒能打出追分高潮縮小分差。隨后,步行者主帥里克-卡萊爾做出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,在比賽還剩四分鐘時換下全部主力。
要知道,步行者整個季后賽幾乎不會輕言放棄,總是拼盡全力奮戰(zhàn)到最后一刻。這一次,他們卻主動“舉起了白旗”。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太常見的畫面——新秀約翰尼-弗菲在總決賽對位亞歷山大。但卡萊爾已然做下判斷:“有些時候你得做出艱難的決定,但這個決定其實并不難?!?/p>
3. 哈利伯頓短暫爆發(fā)無力回天
在今年季后賽大放異彩的步行者當家球星哈利伯頓,卻在總決賽G2突然變回那個猶豫不決、不夠果斷的自己。
比賽前三節(jié),哈利伯頓只出手了七次,在球隊進攻停滯、比分不斷被拉開的關鍵階段,他似乎像是“局外人”。這是他職業(yè)生涯中一直在面對的挑戰(zhàn)——在組織和進攻之間找到平衡。顯然,這場比賽步行者更需要他擔起得分重任。
直到第四節(jié),哈利伯頓才意識到局勢緊迫,開始積極參與進攻。他單節(jié)6次出手獨得12分,但可惜為時已晚,當時比賽早已失控,這些得分也淪為無力的“空砍”。
哈利伯頓本質上是一個傳球優(yōu)先的組織型控衛(wèi),這種打法在此前幫助了球隊。正如總決賽G1,他全場串聯球隊+最后時刻收割比賽的表現堪稱完美,但三天后的G2,效果卻不盡如人意。
卡萊爾表示:“外界不該只看他的得分和助攻來評判他的表現,我們球隊的打法不是這樣的。我們當然需要得分才能贏球,但怎么得分、誰得分,其實不重要?!?/p>
但問題是,除了西亞卡姆和哈利伯頓,步行者缺少穩(wěn)定的得分點。面對雷霆這種強硬的防守體系,他們需要當家球星多出手。哈利伯頓賽后也承認:“我必須更好地找到自己的節(jié)奏。通過這兩場比賽,我逐漸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,該怎么打得更有效率。”
哈利伯頓最可怕的地方是既能傳球也能投籃,但在本場G2,他的“無私”打法反而讓雷霆在防守端輕松了不少。
4. 維金斯&卡魯索化身奇兵
總決賽G1,雷霆主帥戴格諾特大膽啟用新秀阿杰伊-米切爾,但四分鐘三投不中效果不佳,被匆匆替換下場。本場G2,板凳席成為雷霆重要的火力來源,尤其是阿隆-維金斯。
基于陣容深厚,雷霆的替補輪換常因對手和戰(zhàn)術變化而調整。戴格諾特本場果斷讓維金斯登場,而他也貢獻出首發(fā)級別的表現——效率極高斬獲18分4籃板,要知道G1他只打了9分鐘。戴格諾特賽后稱贊:“維金斯整個賽季都對我們至關重要,季后賽他的角色有變化,但今晚真的太關鍵了?!?/p>
此外,亞歷克斯-卡魯索也讓步行者為輕視他的外線水準付出代價——三分8中4砍下20分。不但得分僅次于亞歷山大,還能在防守端攪局,他的貢獻無處不在。
雷霆替補席本場合計砍下48分22籃板,全員皆兵撐起整場比賽。卡魯索和維金斯二人作為角色球員,雙雙超過對面任何一人的得分,這正是步行者失敗的信號??ㄈR爾坦言:“他們倆不僅投得準,還打得聰明。無論是卡位、切入、傳球,他們用各種方式攻擊我們。”
5. 亞歷山大穩(wěn)定輸出30+
亞歷山大的強大之處,是他幾乎可以在任何比賽、任何防守面前穩(wěn)定得分。
卡萊爾感嘆道:“下場比賽你可以提前給他寫好34分。這家伙總能得分,我們得想辦法至少讓他打得更艱難一點?!?/p>
總決賽前兩戰(zhàn),亞歷山大已經轟下72分,若不是G1最后11秒一次罕見的中距離失手,雷霆很可能已經2-0領先了。盡管步行者悍將內姆布哈德防得不錯,但亞歷山大依舊每場打出“30+”。
本場G2的不同之處在于,亞歷山大的效率更高,尤其是第三節(jié)一口氣拿下12分,全場12罰11中。面對包夾,他還不斷找到空位隊友,一人送出8次助攻。
維金斯總結道:“大家都在關注他怎么輕松拿到30、40分,但其實他通過傳球讓隊友參與進攻時,才是我們最強的時候。他總是在用正確的方式打球。”
(NBA官網)
章節(jié)評論
段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