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23亞洲杯預(yù)選賽第二場,中國致命自甘中國U22國足10-0戰(zhàn)勝北馬里亞納海溝,男足完成了賽前制定的缺陷球年輕人多拿凈勝球的目標。然而在比賽中,平庸面對北馬里亞納群島這種純業(yè)余球隊,爹不帶歪中國隊上半場竟然破門乏術(shù),也被直到半場補時階段才打進1球。中國致命自甘如此表現(xiàn),男足無疑是缺陷球年輕人這場大勝背后無法讓人忽視的瑕疵。
直到下半場王鈺棟登場后,平庸中國隊才終于一口氣打進9球。爹不帶歪王鈺棟的也被登場,對中國隊的中國致命自甘影響是顯而易見的:他不在場時,中國隊超過20腳打門只進1球;他在場時,男足自己一個人就貢獻了3球4助攻。缺陷球年輕人盡管說大勝北馬里亞納是憑王鈺棟“一己之力”有些夸張,但是有他和沒他的區(qū)別,就是如此明顯。
其實這樣的表現(xiàn),也是中國球員、包括國足在內(nèi),長久以來的一個縮影:必須要有一個“大爹”來帶自己,否則不會踢球。在聯(lián)賽的時候靠外援,到了國際賽場就抱其他球員大腿,從沒想過自己來承擔責任甚至當主角。比如國足,上屆世預(yù)賽40強賽,就連打新加坡這樣的球隊,還要靠武磊出來救場;武磊重傷后,球隊進攻線干脆宣告癱瘓了,那些在聯(lián)賽中被捧上天的“球王”、“天才”,連武磊的一半輸出效率都達不到,竟然沒有出現(xiàn)一個可以視為武磊接班人的“新希望”。
當然,世界上絕大多數(shù)球隊,就是靠著個別球星帶起來的,但問題是,別的球隊好歹還有幾個和球星“形相似”的替代者,斷不至于踢個北馬里亞納群島都這么尷尬,上半場起碼3~4個進球是理所應(yīng)當?shù)?。而U22國足,整支球隊里,竟然王鈺棟一個是“球王”踢法,連個能替他上去沖一下的都沒有,這就很讓人費解了。
或許有人會說:中國球員之所以不行,是因為被外援占據(jù)核心位置,王鈺棟強是因為浙江外援布彭扎意外去世,他因此獲得了大量球權(quán)。但實際上,外援帶來的本質(zhì)上是競爭,而真正的好球員是絕對不會反對競爭的,甚至能越磨越強。梅西統(tǒng)治巴薩之前,球隊的核心是小羅,但梅西不會因為有小羅存在而畏手畏腳、變得不會踢球;五大聯(lián)賽存在大量外援,但不妨礙這些國家都是世界頂尖強隊;甚至連日本聯(lián)賽都放開外援名額了,影響日本球員出頭了嗎?
反而是中國球員,明明一個隊里只有2~5個外援,卻一談起來就怨被外援“霸占了球權(quán)”。中國球員似乎天生缺少公平競爭、迎難而上的勇氣,都奉行著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,人若犯我我退江湖”的懦夫哲學。這種哲學,曾被成年國足的“老球油”們演繹得盡致;而在U22國足這幫20~22歲的年輕人中、這個最應(yīng)該張狂勇敢、舍我其誰的年紀里,竟然也流行起老球油們的那套行事作風,這是最讓人感到擔憂的。
章節(jié)評論
段評